顯示具有 讀書筆記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讀書筆記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

讀書筆記: Buffett's Bites - The Essential Investor's Guide to WarrenBuffett's Shareholder Letters

Buffett's Bites by L.J. Rittenhouse 中文翻譯叫做【如果第一次投資就學巴菲特】。


個人認為翻譯名好奇怪,明明就跟"第一次投資"沒有關係,也不需要用"如果",那如果是我,就會直接把這本書叫做: 巴菲特股東信之導讀

讀了很多巴菲特相關書籍之後,總會希望得到真傳,因為畢竟每一本別人寫的書,不論是多年合作夥伴、大學教授、甚至到她的媳婦,都是間接地在看他人的解讀,何不自己讀一讀每年以來的巴菲特致股東信,讓自己親身來了解這位大師每年嘔心瀝血的傑作。

依照他的說法,巴菲特非常在意並重視每年一次可以直接與股東溝通的機會,所以他絕對是親自操刀寫下萬言書,並經過N次的修改,再次又再次的琢磨後,才定稿付印寄到每位股東手裡。

這本書,怎麼說是導讀呢? 因為害怕許多投資人斷章取義,從萬言書中只看到片段就陷入恐慌,或食古不化,因噎廢食等等奇妙的原因,所以就有了這本所謂的導讀。(我猜啦...)

另外很有趣的是,本書的作者Rittenhouse每年會按照企業年報進行CEO誠信度排名,所以由她來導讀巴菲特股東信,想必質化因素比量化因素也會更為重要。

話說從1971年起,巴菲特每年都會寫信給股東,目的是為了履行承諾,設身處地的提供投資人想知道的資訊。這樣說起來,也是很辛苦地寫了42年了(驚!)

1. 為什麼股東信這麼重要? 


如果你看懂巴菲特的股東信,你可以好好地跟其他公司股東信來做比較,然後,你就知道為什麼巴菲特要這麼寫,因為他每天都在看潛在投資的公司年報與股東信,而他在看甚麼,他重視甚麼,就都放在他自己的股東信與財報中,所以,你看巴菲特股東信的內容,大概可以列出一串"巴菲特喜歡甚麼樣子的股東信"的邏輯推論。本書作者已經幫你列好了,所以我就把幾個我認為平常沒看到的重點補上。

2. 執行長對股價高度影響


很多研究人員和企管顧問估計,投資人認為執行長對股價的影響為40-60%
所以,我們可以簡單推論,一個正派的執行長對股價有相對穩定的功效;一個操守不佳的執行長對股價有致命的影響力。因此,找到值得信賴、言出必行、培養健全文化、坦承錯誤、(懂得會計?)、嚴守紀律的執行長來投資才是正道。

簡單來說,就是找到像巴菲特一樣的執行長囉? 那我就去買波克夏就好啦?! 不用學啦!

3. 創造財富的秘密: 提升內在價值


說到這個,我覺得不只是公司適用,個人也適用。要如何創造自己的財富,就薪資所得而言,必須提升個人內在價值,讓公司覺得請你真是太值得了,薪水自然水漲船高,如果內在價值高,短期被市場忽視,基於效率市場理論,長期還是會趨近內在價值。就投資所得而言,更是如此。

4. 獨立思考的難度

『尋求別人認同我們的投資策略是危險的,那會讓大腦停止思考,巴菲特也預料到大家對他的做法興致缺缺』。人類對於集體行動這件事還是充滿了動物性或是人性? 自己的投資決策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之後才會進行動作,或是,對於已經被追高的標的(已經被認同的投資決策)充滿信心,認為可以複製成功。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也有提到同一論點。

5. 要質疑以過去資料為基礎的模型


整個金融學術界充滿以大量過去資料作為各項變數的研究模型,好幾個諾貝爾得主所主導的避險基金一樣無法打敗大盤。連牛頓本人,都曾經在股市大敗。請認知,投資並不是一門科學,無法有假設、實驗、求證、之後得到證明的數據佐證。這可說是一門藝術。

最後,來一句查理孟格激勵人心的小語: In my whole life, I have known no wise people (over a broad subject matter area) who didn’t read all the time — none, zero.

喔! 我愛查理~


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

讀書筆記: 巴菲特選股魔法書


讀書筆記: 巴菲特選股魔法書


巴菲特選股魔法書是網路上看了巴菲特班的部落格後,覺得好有興趣,才接觸到這本書。

作者詼諧地闡述巴菲特年報中,巴菲特字裡行間的投資邏輯,使用簡單易懂的比喻:好學生,分為天才型跟苦學型,怎麼樣才是巴菲特眼中的天才型好學生,怎麼看所謂的盈再率,還有怎麼計算GDP低點跟高點...etc. 都非常的引人入勝,我好想去上課喔!

估狗了一下,原來之前就常常發摟的財報狗也有念巴菲特選股魔法書,還有去上課! 連書上發明的盈餘再投資比率也作在網站上耶! 請見:盈再率和股利折現功能~

唸書唸到最後,發現自己在念的書與認同的網路社群一樣時,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感呢!

讀書心得:

接著,就是讀書心得的紀錄:
1. 財報分析應該佔選股考量的70%, 包括: 盈餘、毛利、費用、存貨、與誠實的管理階層。
2. 盈餘再投資率的計算,是在了解公司對於未分配股利的剩餘盈餘使用的效率如何。
3. 維持ROE+低盈再率是我們喜愛的,但是超高ROE不持久,最好觀察兩年以上再說~
4. 如果你不想擁有10年以上的股票,最好連十分鐘都不要擁有。(我覺得寫到這裡好像在寫巴菲特年報的讀書心得...)
5. 好公司特質: a. 不變的產品 b.獨佔/名牌/高市佔率 c. 多角化能力強
6. 避開地雷: a. 至少上市兩年 b. 年盈餘>五億台幣
7. 計算內在價值:
    a. 計算過去5年平均ROE
    b. 設定未來可能ROE
    c. 換算EPS (=ROE x 最近一期的每股淨值)
    d. 給定買進價12倍PE ratio
8. GDP與指數同步,買點為: a. GDP低點 b. 好學生月考考差了
9. 景氣循環股:須看得懂景氣循環
10. 賣股三原則: a. ROE<15% b. PE ratio > 40 c.換更好的標的
11. 用日記寫投資習慣,把買股的分析寫出來,以便將來反省。
12. 標準化投資程序:
     a. ROA > 10%  ROE > 15% (過去四年至少三年)
     b. 根據配息率或流動資產比率來估計盈再率高/低
     c. 檢查三項特質: 不變/獨佔/多角化
     d. 檢查充分條件: a. 至少上市兩年 b. 年盈餘>五億台幣
     e. 列出入圍名單. 查財報, 列excel
     f.  設定最可能ROE, 計算買進價
     g. 區分景氣循環股
     h. 追蹤舊聞與新聞
     i.  耐心等, 股價<買進價
     j. 分批(1/2)買進


再來,是打算開始記錄自己的投資標的....:)

個人覺得,Michael寫書跟巴菲特在年報講冷笑話的時候真的有點像....呵呵呵!